開發商:杭州青山湖森林硅谷開發有限公司
項目地址: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
建筑面積:55 292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積:30 20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積:25 092平方米
攝影/圖片授權:舒赫、魯冰
云安小鎮背山面水,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突出“生態、科技、文化、休閑”的主題,集合科技商務集群與都市商業、社交、旅游等功能,規劃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功能區、森林休閑旅游功能區、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區,在空間布局和設計過程中從不同層次融合各種功能區,使之相互補充,將效益最大化,建成長三角地區具時代意義的新城鎮模式。
項目背景
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科技城)是杭州重點建設的20座新城之一,位于杭州西郊,青山湖北側,地處中國經濟增長最快、市場容量最大的長三角經濟圈內。根據規劃,未來的青山湖將形成“兩城夾一湖”的城市格局。作為青山湖板塊的核心之一,青山湖科技城規劃建成浙江的“森林硅谷”,集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科創文教、人居及其公共服務于一體。
在規劃結構上,青山湖科技城將呈現“一心三城,四廊多園”格局,以青山湖開闊的水面和周邊群山為核心,兼有部分科研、商業、住宅、會展用地。森林、水系、建筑、廣場相互融合,構成集科研、居住、休閑娛樂多重功能的濱湖現代服務區、環湖運動休閑區、濱湖生態山林區三大區塊??萍汲呛诵膮^以南北走向的大園路為主軸,各類高新技術產業研發機構分布左右,打造十里科技長廊,同時結合水系,向核心區東西兩側延伸。
產業定位
杭州云安小鎮位于浙江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區域,坐落在青山湖畔,緊鄰臨安城區,是以網絡和信息安全為產業特色的開放型創新平臺和創業基地。小鎮順應“互聯網+”的產業發展趨勢,依托青山湖科技城集聚大批科研院所創新資源的優勢,搶抓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重點發展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主要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公共實驗室、攻防基地、教育培訓中心、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等服務平臺。
規劃布局:一軸兩帶三區
云安小鎮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形成“一軸兩帶三區”的總體布局,“一軸”即科技大道創新發展軸,“兩帶”即以靈龍路為核心的產業發展帶和濱湖休閑旅游觀光帶,“三區”即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功能區、森林休閑旅游功能區、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區,突出“生態、科技、文化、休閑”的主題。
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功能區
產業配套功能區是云安小鎮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研發機構聚集區,主要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等服務平臺,并規劃建設產業服務和商業服務配套設施,打造完整的科研創新培育體系,致力于打造企業科技高地,提升區域產業層次,吸引高端人才創新創業。
森林休閑旅游功能區
項目圍繞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打造國內外企業總部高端配套服務中心、精英社交廣場、田園花卉公園,讓人置身其間,體驗山水與互聯網文化,放松身心的同時迸發創意靈感。
公共服務功能區
小鎮規劃建設智能化商務會展中心、尖端信息科技展覽館、金牌商業律師咨詢中心、政務中心、咖啡館、茶吧、音樂廳、田園主題花卉公園等形式的交流空間,促進創業創新人員之間信息互通,充分體驗云安小鎮人文特色、生態山水人居和生態辦公環境。
建設計劃
依據空間布局、開發時序和交通條件,云安小鎮總體規劃分三期建設。
一期重點建設網絡和信息安全產業功能區,同時啟動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區配套設施建設。
二期重點建設靈龍路以北小鎮拓展區域,重點項目工程包括智能化商務會展中心、政務中心、康樂中心、商務圖書館、尖端科技館等,打造復合創新區。
三期重點建設科技大道以南小鎮拓展區域,重點項目包括環山步道、田園主題花卉公園、青山湖畔音樂廳、咖啡館、茶坊等,全面提升創業者文化體驗和小鎮旅游品質。
設計理念
項目用地位于臨安青山湖北岸,用地北高南低,呈現舒展的面湖之勢,進可眺望湖面碧波泛翠,退可靜享山林蔥郁,正如項目名稱“云安小鎮”所寓意的,將蘊含科技人文的辦公空間融入青山湖的自然山林之美,是此項目中一以貫之的著力所在。
院之概念的擴展與運用
這種源于融化自然的初始構思,在設計工程中具體轉化為“院”之概念的擴展與運用。項目改變傳統辦公模式中單一集約粗放式的綠地空間模式,根據場地特征轉化為一系列“院落”在水平與豎向方向的展開與串聯,從使用感受和景觀視線逆向推導的建筑體量布置模式,最終確定了空間的布局形態和群體建筑的視覺豐富性。
園區干道的空間轉折,避免了直視到底的單一線性空間模式,形成了禮儀性的入口公共庭院空間,集中的建筑體量在形成干道統一的公共性界面的同時,提升了后部庭院的私密性。
根據建筑體量的不同級別,項目在“入口前院(交通性)——半公共前院(混合交流)——辦公內院(內部交流)——建筑內通高庭院(建筑內向性)——屋頂花園”這一院落層級結構中選用不同的級別和配置方式,形成對應的建筑空間組合模式。
坡地高低差處理
整個項目對坡地的高差處理是另外一個核心要素,通過與景觀設計團隊自方案貫穿至后的通力配合,通過臺地隱蔽處理停車空間、下沉式庭院、抬高私家庭院等手法結合建筑本身內部精細的高差處理,力求建筑整體體量空間與場地特征的最大吻合。
反映地方文化氣質的建筑要素
建筑的細節與材料選用方面,在傳統科研類建筑常用的玻璃幕墻、干掛石材等手法之內引入反映地方文化氣質的毛石砌筑、竹制品等要素,活化了建筑的表情,在細部設計中反映了新科技建筑注重生態和人文氣質的更高追求。
關注有禮
贏取所想
關于金盤網 |
幫助中心 | 聯系我們 |
網站合作 | 法律聲明
客戶熱線:020-38182178 客服郵箱:278777221@qq.com
粵ICP備2022080590號
Copyright www.kinpan.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