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江景與山景,打造出大氣自然的空間。為了保證聯排別墅每一戶之間的均衡性,設計引入了重慶特色建筑吊腳樓的元素,化整為零,讓每一戶都具有識別性。建筑在色調、材質等方面,也注重融入地域特色,將川東傳統韻味演繹出獨特的現代風采。
工程檔案
開發商:重慶融匯投資有限公司
項目地址:巴南區李家沱融匯半島
設計公司:成都基準方中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范圍:造型設計
總用地面積:104 274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 290 827 平方米
容積率:2.23
項目概要
融匯長江墅位于巴濱路融匯半島段,坐享綿延1.8公里的江景岸線,有絕佳的觀江視野,背靠南山山脈,充分使江景與山景完美結合,是承載高品質生活的濱江聯排。
項目從規劃到設計,從選材到鍛造,都別具匠心。通過內斂雅致的景觀園林營造,瓦墻、隔柵、劈開磚、真石漆以及干掛石材等細膩獨特的部件構造,打造出獨立、奢華、大氣的院落空間,成為區域性的品質生活典范。
設計理念
本案設計從造型、材料、細節上都充分考慮了重慶山地建筑的特色,無論是從穿斗符號化、灰色壓頂、青瓦斜屋面,還是青磚墻面、木門窗都體現了這一建筑性格。建筑群旨在追求一種結合本地特色的,具有獨特性的奢華風格
吊腳樓元素
在后期建設中,可以看出原設計中部的大屋頂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整體建筑中心,屋面造型成為了視覺焦點,形成左右對稱的建筑形式。這樣就產生了屋面造型與聯排別墅戶型沒有對位,垂直、水平方向的分戶皆不明確的問題,難以做到每戶都具有識別性,無法體現聯排別墅單獨入戶的個性,從而無法保證聯排別墅的品質。
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團隊深入研究了當地建筑。川東及重慶風格建筑受場地及文化地位影響,具有重樓吊腳,小巧靈活的特點。每一個吊腳樓的“吊腳”部分與吊腳樓之間的建筑關系都非常微妙,他們之間既具有完整性、統一性,也具有獨立性、特殊性。而且“吊腳”部分具有完整的建筑形態與體量,設計將此手法運用在聯排別墅立面上,來解決之前出現的問題。
設計通過在別墅的三層和屋面統一材質,增強了整體性的效果。在一、二層,設計將吊腳樓的方式運用到大體量的聯排別墅群中,比如二層局部退臺、底層挑空、凸出體量部分變化材質,化整為零,弱化建筑群的中心感和儀式感,將特色化和個性化融入到每一戶。同時在較平的屋面添加老虎窗,使建筑群具有均衡性。
建筑細節
本案保留了原設計中的灰色壓頂、青瓦斜屋面,以及青磚墻面、木門窗,同時借鑒近代重慶建筑的風格形式,突出灰色調。設計注重提取川東及重慶建筑細節,運用傳統元素,如木格柵、花磚等來突出傳統韻味,并配合米色石材、磨砂玻璃等現代材料彰顯建筑品質,延續了重慶建筑獨特的時代特征。
地域文化背景
提起巴渝民居,很多人都會想到吊腳樓、小青瓦和民國風。重慶建筑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地理環境,多山多水;二是外來移民和西方文化的進入。很多當地的鄉土建筑,都有拱廊、窗花、門楣、老虎窗、壁爐等具有明顯西式建筑風格的部件。
由于長江、嘉陵江橫跨城區,造就了兩江四岸,因此,重慶的江邊沿山坡處,到處都有幾根杉桿撐著的一間間四四方方的木樓,這就是吊腳樓。依山就勢,因地制宜,利用木條、竹方,懸虛構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勢,陡壁懸挑,“借天不借地”,加設披頂,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棟棟樓房。這些吊腳樓不是穿斗結構就是捆綁結構,十分簡陋,遠遠望去,似乎風一吹就要倒下,但就是這樣的吊腳樓,重慶人住了兩三千年。
進入近代,重慶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多建筑由接受西方近現代建筑教育的中國或外國建筑師專職設計,這個時期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結果體現在建筑的技術現代、詞匯糅雜、手法折衷的特點上,對中國傳統建筑語言、西方建筑手法、近代材料和構造進行帶有小資情懷的糅合。其結構體系多為磚混、磚木,形式相對傳統建筑而言活潑多元,將古今中外氣息和諧相融。這一批建筑形象鮮明,明顯有別于同時期青島、武漢等地的殖民風格近代建筑,也區別于閩粵南方口岸地區以嘉庚風格為代表的近代建筑詞匯駁雜、張揚富貴之氣外泄的特點。
關注有禮
贏取所想
關于金盤網 |
幫助中心 | 聯系我們 |
網站合作 | 法律聲明
客戶熱線:020-38182178 客服郵箱:278777221@qq.com
粵ICP備2022080590號
Copyright www.kinpan.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