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是光怪陸離的石頭廢墟,
西邊是充滿人間煙火的熱鬧鄉村。
它們曾是一體,卻又為何擁有不同的命運?
已成為廢墟的村落未來將是怎樣的光景?
你是景觀師、建筑師、規劃師、還是藝術設計師?
亦或你只是一個對鄉建充滿熱情、充滿想法的自由創作者。
這里,有最具震撼力的特殊村落廢墟,
等你來創造它的未來!
我們缺的,就是你的創意!
2016年7月6日,以“東井峪·鄉土共生”為主題的“廢墟·重生”東井峪鄉村改造國際景觀設計競賽在天津市薊縣東井峪村隆重發布。此次競賽由CBC(China Building Centre)、漁陽鎮政府和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發起,《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承辦旨在挖掘東井峪的文化內涵,通過廣泛的征集全球景觀,規劃,建筑,藝術、包括跨界人士對鄉土的智慧,一起來研究東井峪,一起研究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將原本荒廢的鄉村,通過一系列景觀修復改造與文化力量的注入,重新盤活為一處風景優美,匯聚人氣的地方,實現復興鄉村,構建新型鄉村社會的目標。
東井峪村遺址
東井峪村位于天津市唯一的山水綠城薊縣, 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僅一個小時車程。這里有難得一見的石砌的古民居,形狀各異、布局奇特,村落周圍的山野里古木眾多,怪石林立,奇花異草山間滿目,原始風貌與生態自然景觀令人驚嘆叫絕。此外,這里是聞名中外的中上元古界標準地層剖面的起點,記錄著 18 億至 8 億年間的地質變化,被稱為“大地史書”。東井峪村擁有良好的區位條件,極具特色的風貌和環境,作為中國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的空間載體,體現了中國農民對待土地與自然最樸素的互動,村莊閑置多年現已成為廢墟,形成更加獨特的景觀卻沒有得到利用,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
競賽發布會現場
天津市薊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秦川;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規劃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國務院特貼專家黃晶濤;中國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李興鋼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李興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王向榮;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育帆以及天津市薊縣漁陽鎮黨委書記李武鎖,天津市薊縣漁陽鎮副鎮長林雪森,天津市薊縣規劃局副局長蔡國宏出席了發布會儀式,會議由《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執行主編柳青主持。各位嘉賓現場進行了非常精彩的發言,與到場的20余家知名社會媒體、專業媒體進行了熱烈的互動。最后嘉賓與媒體一同前往東井峪村現場考察。
“RUINS·REBIRTH”
Dongjingyu Village Regeneration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Design Competition
“廢墟·重生”
東井峪鄉村改造國際景觀設計競賽
主題:東井峪· 鄉土共生
報名截止時間 : 2016年9月30日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10月20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CBC(China Building Centre)、漁陽鎮政府、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辦單位:《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
一、 競賽主題解析
“廢墟·重生”東井峪鄉村改造國際景觀設計競賽是一種提升鄉村品質,激發鄉村活力的方式,它最大程度的尊重廢墟鄉村的現狀與背后的歷史內涵,將東井峪本身去功能化,去專業化,而回歸場所現場本身,建立開放式展覽的概念。競賽尊重設計帶來的場所思考,直接從具體的場地入手,引發設計與場地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促使設計與場地共生為一件設計作品。希望以此延伸人的意志與場地的共生關系,在哲學與生命的尺度上完成東井峪的重生。
二、 未來東井峪
· 東井峪遺址的廢墟狀態已成為新的特殊景觀并值得繼續被保留;
· 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將逐漸滲透到場所的各個角落;
· 這里將舉行一年一度的藝術活動,以藝術和設計的力量介入鄉村,將珍貴的遺跡變成一個開放式的藝術展覽場地;
· 能夠得到實施的作品,將以謙遜的方式融入場地,等待來年迎接更具創意的設計入駐于此。
三、 評委會
評委會主席:
Jürgen Weidinger
德國著名景觀設計師
柏林工業大學規劃建造環境學院教授
Weidinger景觀建筑事務所創始人
評委會執行主席:
黃晶濤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規劃師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
國務院特貼專家
國際評委:
John F. JackAhern
麻省大學國際景觀建筑和區域規劃副院長
國內評委:
李興鋼
中國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
李興鋼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
王向榮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師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
朱育帆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中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禮孝
CBC(China Building Centre)主任
《城市·環境·設計》雜志社(UED)主編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特聘教授
四、 競賽要求
本次競賽面向國內外青年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全球景觀、建筑、規劃、藝術設計等相關從業者及高校學生。
1.設計原則
保護性:設計需尊重現狀,科學合理保護現有資源。
共生性:設計需反映競賽主題“共生”,考慮場地環境,周邊場景關系。
可實施性:設計需考慮實施的可能性與經濟性,節省成本,包括維護成本??傇靸r應相對低廉,但鼓勵采用新科技方式進行設計,如VR等。
生態性:設計需考慮環境性,秉承有機、低碳、可持續的設計理念,鼓勵采用生態方式與材料。
2.評判標準
共4項評判標準。
A)設計&審美價值
B)項目與現狀的關系和對現狀的尊重程度
C)建造可實施性
D)為東井峪后期帶來的文化效益,旅游效益及經濟成果
3.設計形式
設計類型多樣,可以圍繞競賽主旨在藝術上、哲學上、場景上等進行拓展,設計藝術裝置、小品構筑、景觀場所等。
五、 競賽流程
1.報名
1)本競賽采取自由報名,公開競賽的方式。面向國內外青年設計師和設計團隊、全球景觀、建筑、規劃、藝術設計等相關從業者及高校學生。
2)報名截止時間:2016年09月30日
作品提交截止:2016年10月20日
評委評圖:2016年11月
評審結果公布:2016年11月
2.選址
(更多資料詳見場地選址下載文件)
東井峪設計競賽涉及范圍:西至西井峪村口,東、南、北至東井峪村四周山脊線,面積約60.3公頃。其中東井峪村遺址約占7公頃。主辦方提供三個推薦選址,參賽者可任選其一進行設計,也可多選。競賽鼓勵參賽者現場調研,自行選址。
3.作品提交
參賽者一律提交電子版作品(包括圖紙及相關文件),提交截止日期為2016年10月20日,作品提交郵箱為 djycompetition@163.com,競賽組委會不接收任何紙質版作品。
4.評選
在競賽組委會協助下,評審團將對參賽方案進行評審,并確定獲獎作品。評審團由發起單位代表及國內外業內著名設計師組成。獲獎作品名單將于2016年11月公布。
5.答疑
有關競賽的疑問請發郵件至djycompetition@163.com
六、 獎項設置
一等獎1名,獎金證書+獎金10萬元人民幣(含稅)
二等獎2名,獲獎證書+獎金5萬元人民幣(含稅)
三等獎5名,獲獎證書+獎金3萬元人民幣(含稅)
優秀獎10名,獲獎證書+半年《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
獲獎優秀方案將有機會在東井峪村進行實施建造。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陳思瑾 唐靜嫻(國際及中國港澳臺地區)
聯系電話:18511537507 13621393681
聯系人:秦躍華 劉春月(中國大陸地區)
聯系電話:18511537517 18600687310
競賽郵箱:djycompetition@163.com
競賽官網:http://djycompetition.uedmagazine.net/
發布會現場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執行主編柳青主持開幕并介紹競賽基本情況
薊縣有東井峪,西井峪兩個村,都是在薊縣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農民利用當地材料建造房屋和圍墻,創造了獨特的“石頭村”。目前西井峪仍有大量村民居住,是天津唯一的歷史文化民村,而東井峪由于供水問題,村民搬遷,目前僅剩下遺址。薊縣有許多值得各界人士共同關注,出謀劃策的地方。此次競賽,是一種非常開放的模式,不僅限于建筑、規劃、景觀等設計領域,是希望與社會各界一起探討如何在城鄉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延續村莊寶貴的歷史文化,融入現在的城鄉發展進程中,進一步突出鄉村本身的特色。
——天津市薊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秦川
最初看到東井峪的時候我是非常震撼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對東井峪的未來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暢想。東井峪不應該被閑置,應該激發人們的想象,激發人們對當下狀態的思考。新常態后,越來越多的資源涌入農村,作為建筑師、規劃師,我們大多數都會有一些擔憂,因為我們剩下的原真的東西,真正具有中國文化基因的東西并不多了。東井峪是一個活生生的地質化石,在除去了生活場景和痕跡之后,留下一種非常壯美的場景。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找到一種方式,通過我們的思考和實踐,讓這個村落進入一種新的狀態。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規劃師黃晶濤
現在鄉建是一個越來越熱的話題,很多建筑師、藝術家進入鄉村開辟新的創作場所。東井峪競賽這樣一個活動,是這個大背景中的一部分,卻又十分特別。當地希望保留東井峪這樣的一個村子,而又不急于實施,保持了一種未知的狀態,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思路。東井峪村民已經搬遷,卻留下了人與自然長期互動的遺跡。這是一個人工處理過的自然,或者說隨著時間流逝,被自然化的人工場所。將來這里會發生什么,我們期待全世界的人一起來發揮想象。
——中國建筑設計院總建筑師李興鋼
中國的土地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幾百上千年的人類積累形成了不用的景觀單元??焖俪擎偦?,鄉村經濟、農業生產方式產生了變革,人口流失,尤其是精英階層流失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東井峪村是沒有人口了,大部分鄉村是人口減少,幾千年相對穩定的、持續的景觀單元突然消失,地方也就割裂了,鄉村失去了記憶,就和方言一樣,方言消失了整個文化就斷裂了。景觀也是一樣。我們希望在滿足人各種需求的同時,像國土這樣的景觀能夠動態的延續下去,不能斷裂或者被摧毀。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王向榮
近年火熱起來的鄉村復興,有很多形式,我們可以質疑,但無法阻擋。所有事情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毀滅是不可阻擋的,其毀滅的原因是主流方式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其作用結果會被遺留下來,但遺留的結果非常脆弱,因為失去了任何場地的互動之后它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文化復興能夠為下一個循環做些什么,也就是今天探討的這樣一個議題的意義。設計師能夠采用什么樣的復興策略和技巧,使現在的廢墟進入下一個具有能量的循環,對這樣令人興奮的結果我也非常拭目以待。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朱育帆
在東井峪村進行實地考察
至此,“廢墟·重生”東井峪鄉村改造國際景觀設計競賽發布會圓滿結束!
關注有禮
贏取所想
關于金盤網 |
幫助中心 | 聯系我們 |
網站合作 | 法律聲明
客戶熱線:020-38182178 客服郵箱:278777221@qq.com
粵ICP備2022080590號
Copyright www.kinpan.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