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華僑城十號院建筑設計
上海OCT華僑城十號院坐落于上海市浦江鎮,周邊的市政綠化帶及河流,為打造具有價值感的現代建筑提供了外圍景觀上的支持,抓住功能與形式相結合的建筑重點,邏輯清晰且層次豐富,充分發揮材料特性,金屬的挺秀、石材的厚重與永恒,能夠控制完成度。
服務范圍:建筑設計
設計參考價: 24 元/平方米- 項目名稱:上海華僑城十號院建筑設計
- 項目地點:閔行浦馳路1628弄(近江柳路)
- 開發商:華僑城
- 設計參考價:¥24/㎡
- 項目類型:別墅
- 風格:其他
- 主力戶型:多層(4-6層) 躍層 210㎡以上
- 占地面積:73067.3㎡
- 建筑面積: 46161.32㎡
- 容積率:0.41
- 綠化率:35%
- 規模:小型
- 地塊:郊區
- 地貌:平地
- 發布日期:2016-05-01
- 最近更新:2016-10-13 11:57
曲徑通幽,大隱隱于市
別墅,作為“第二居所”,不僅僅承擔居住的基本功能,更是對高品質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訴求。而我國住宅產品開發歷經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卻仍然處于粗放階段,缺少高完成度的建筑作品。城市低層高端住宅逐漸成為房地產開發市場中的熱點,如何把握住城市低層高端住宅的核心基礎價值,并將其成功地轉化為設計語言,為客戶提供更貼身舒適的生活方式?相較于一直以來保持的對于集約型住宅的探索和研究,天華在低層高端住宅領域有了更多形制上的演變與發揮。
“華僑城十號院”位于上海浦江鎮華僑城核心位置,南臨黎明河,占地面積73067.30㎡,總建筑面積46161.32㎡,容積率0.41,產品為低層住宅,分約650平方米、550平方米、470平方米、380平方米四種低層住宅面積類型。住宅整體規劃形成外圍規整、內里錯落別致的四大組團,地形基本平整,在東西主干道加入綠化景觀設計,南北中軸引入中心集中綠化概念,將低層住宅楔入其中,從而達到中心區域水景與建筑的緊密融合。
新意式承納中式院落
浦江城規劃與建筑設計遵從意大利格力高蒂公司城市設計理念,以意大利風格為主,遵從嚴謹的設計導則,形成整體性極強的設計風格。作為浦江城高端住宅項目,“華僑城十號院”面臨了巨大的難題:既要尊重城市現有肌理脈絡,延續意大利式街區特征;同時又希望能夠為居民提供更中國性的空間,迎合現代人心中的傳統文化情懷。天華的建筑師們,最終以新意式風情處理規劃結構,中式手法處理院落設計,以現代設計手法演繹了意式古典設計風情,并以中式院落邏輯組織住宅空間,現代、簡練、雅致且處處充滿人文情懷,完美消解了二者矛盾;四大組團各戶型在滿足日照間距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大小類別,分別放置于合適的景觀軸線和區域中,使其各自享有不同的庭院和景觀優勢,曲徑通幽,大隱隱于市。
住宅單體院落空間則從前院、邊院到后院形成私密性的分級過渡,吸納傳統中國院落空間講究的對外關系和一進一進的啟程轉折關系,從而使用遞進的方式有意識引導人在院落空間中的行動。
微空間補足體量關系
為了加強院落空間的存在感,建筑師也采用了一系列非建筑單體語言,例如設計片墻(廊架、L形矮墻等)令建筑從景觀整體中有所游離——這些片墻使得建筑景觀化,他們既是景觀的一部分,也是建筑體的一部分,難以分清彼此。
建筑平面是標準獨棟住宅弓形平面,但是在整體設計上建筑師利用柱廊、廊架等設計元素將其補足為一個整體的方形平面,強調建筑的整體性,從而令人行走其中感知不斷變化的空間,而不是建筑某一個完整的立面,景觀與微空間共同補足建筑的體量關系。
暗軸線磨合空間層次
傳統的中式院落空間,以群體組織見長,雖建筑單體形式相似卻能夠組合成復雜的院落空間;貌似自由靈活,但往往以隱形軸線強調空間的序列,反應了中國傳統中特有的整體觀念?!叭A僑城十號院”獨棟住宅的室內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空間的軸線感,打造出一層的縱深感和通透性,以連通的視線軸為暗軸線,從玄關始,令視線貫通至室外庭院,形成遞進但通透的空間關系;并在私密性要求較高的區域,以灰空間調和空間層次,采用轉角落地窗等手法令室內外空間保持互動,可能產生的聲音、光影、游動的身形營造家的溫馨氛圍。
住宅空間是最能夠保護個人與家庭私密性心里需求的的建筑,而對于高檔住宅產品,這一項也顯得格外重要。建筑師根據不同空間需求進行分級處理,合理組織空間序列層次。客廳、餐廳等朝向私人院落空間的界面全部開放;與鄰居之間的分隔墻、綠籬等元素保證院落其余部分的私密性。由于需要在景觀與私密性之間進行平衡,分隔墻與綠籬僅一人高,于是在住宅二層有意識地縮小對外景觀的開放界面;在三層主臥室體量向建筑內部退進,并設計屋頂花園,進一步強調私密性。
重細節體現構造邏輯
作為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住宅類產品,表皮與風格往往被過度演繹與發揮,而非藝術創造的邏輯性卻被忽視。而這卻是一座建筑立足之本。華僑城的住宅設計,在構造邏輯嚴密但不是趣味性的設計體現了建筑師相對放松的狀態;這其中材料的選擇與控制尤其成為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也令建筑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由于指標限制,住宅必須被設計為三層。于是在住宅的首層與二層,建筑師選擇了細節考究的淺色石材與玻璃,虛實對比,大氣精致,與浦江城其它兩層尺度院墅協調;第三層,也就是最為私密的主臥室則刻意縮小體量感,減弱視覺影響力,令其與主體建筑的咬合關系更類似與二層別墅+小閣樓的形式,并采用生態木材,令其既不會因為層高過高與周邊現有的新浦江城市基準線產生沖突,也不會感覺建筑整體厚重而笨拙、壓抑。
建筑師對細節的關注也貫穿了整個設計過程——材料交接處的手法,利用坡度隱藏厚重的梁結構、石材的搭接、金屬板的處理,包括木紋的密度等方面都經過了嚴謹的試驗。不同材料的精致交接,構造的清晰邏輯,施工質量的嚴格控制,保證節點細節不是單純的反復疊加,令建筑達到從內至外在構造邏輯上的統一性。
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上海孕育了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在文化如此多元的土地上,“華僑城十號院”組團規劃與城市結構、景觀環境呼應,并將中國傳統院落設計理念運用其中,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建筑形態忠實地反映戶內空間特征,利用建筑色彩處理,根據建筑美學規律組織成富有變化的建筑外立面。它所呈現的高品質源于天華團隊一貫堅守的項目高完成度,這也使得它未被后來者復制或超越。